作者: 币安app官方 日期:2024-12-17 16:36
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同时强调,各地要把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BSN与金色财经联合主办本次线上访谈活动,本次访谈围绕“NFT是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邀请到链平方CEO 周淼、红枣科技CEO、BSN发展联盟常务理事何亦凡 、Tagging创始人/CEO柴舸洋三位行业资深人士,深入探讨NFT技术与文化数字化的未来走向。
以下为观点整理,略有删减以便阅读:
关于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和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牵头,近30家机构联合发起的《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各位是如何看待?又如何理解文化数字化的概念?
柴舸洋:
中国是文化大国,关于《意见》从国家战略角度去理解,是鼓励企业和用户利用区块链底层技术去发展,从数据产业角度看,区块链技术可以更好的支撑文化数字化,实现文化产业相关的确权需求。
何亦凡: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均具有非常正面的意义,分别代表三个层面,《意见》是从国家的指导方针角度,对中国文化数字化的发展给出了指导意见。而《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是对数藏行业清晰的说明禁止金融化。《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是数藏行业从业者的联合表态。《倡议》是自律性的体现,《意见》是指导性文件虽然不是立法程序不具备强制性,但其代表中央意见意义重大,文化数字化的定义范围很广,不仅是讨论数藏单一行业,而NFT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数藏仅是其中的一个应用场景,法律法规是针对应用来约束而非技术,从日前三协会发布的《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可以看出国家对于NFT技术在数藏行业的实践也很谨慎。
周淼 :
中办的《意见》给出生态的总体框架显然是最重要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素材部分,原材料。第二基础设施搭建,在实现数字化的过程中传输、硬件、软件等技术和基础设施是必要条件。第三参与主体,在大趋势下从业者可以通过详细的解读,找准自身在细分行业内容板块的位置,即什么样的角色参与到哪个领域。第四管理和激励机制,是对前三者的重要补充和完善,代表了一些列的规则、标准。
另外关于文物、文化、文明这三者的本质与关系值得深刻的理解与思考,文化自信的第一步应是自我接纳、自我认知,剔除数藏行业的乱象它应是通过更易传播和接受的方式将中国文化更好的推广。
区块链技术在文化数字化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为什么NFT会成为文化数字化的核心基础设施?
周淼 :
区块链技术是“1”,金融是“0”,区块链是实体产业之上金融之下更融合的一部分,区块链作为科技手段在应用层下面,它辅佐了金融、实体经济、数字行业等等,给所有的产业“输血造血”。而数字经济从技术角度而言没有应用领域的限制,如何更好的应用技术取决于使用者而非技术本身。凡具备普适通用性的技术,定会对社会的效率、信任或其他方面产生帮助,区块链的价值相对体现在隐性效率方面,当前世界最影响效率的问题是建立信任,假设金融市场没有欺诈、暗箱操作等现象,那么金融效率会是指数级别的提升,而区块链技术正是提升信任机制与信任效率的有效方案,它将对人、机构、国家之间的交互产生巨大作用。
何亦凡:
NFT与艺术品结合形成产品更多是源自于“虚拟货币”的营销,虽然存在部分收藏用户,但大部分用户仍是期待其潜在的升值空间而进行投资。而非同质化代币风险远高于同质化代币,那么做非同质化代币时相较其他行业而言,艺术品行业成为了很好的突破口,因为艺术品本身的价值相对模糊,当它成为非同质化代币的替代物,定价机制相对灵活更易被用户接受。
而NFT技术是伟大的,非同质化代币等同于小型数据库,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比如提单、合同、演唱会门票、DID等等。当用户需要大规模分享、同步时,若是公链上千个节点各关联数据库,成本会非常可怕,因此NFT技术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公共信息化系统中,将NFT作为单体数据库互相联系,进而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几乎可以处理所有业务。
回归文化产业的角度,对于《意见》应有更深刻的理解,它跟区块链技术和NFT技术有很多的衔接,但绝不是仅仅指数字藏品,《意见》是站在高度的视角从文化数字化的角度去理解,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如何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公域的技术是会链接全世界的,如果通过一个底层的全球公共数据基础设施输出中国文化元素,那么会是怎样的传播效率?譬如海外某个电影或者游戏需要用到中国文化元素,那么它可以轻松、自由的在基础设施的“库”中获取,同时它需要支付相关的成本。那么真正的文化输出应是更方便的提供文化元素渗透到内容创作过程中。
柴舸洋:
元宇宙、NFT、Web3.0共通之处在于底层技术使用区块链,区块链底层技术应用最重要的核心在于资产确权以及生产要素的重新分配,而目前国内区块链尚处于早期阶段,用户对Web3.0的底层理解和区块链知识理解相对浅薄。BSN是非常伟大的建设,一个底层的区块链基础网络设施并且非常开放,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场景,去发掘区块链技术极大的潜力。
周淼 :
相较其他公链R3的Corda是为业务服务,它根据不同的规格、业务场景、并发量以及要求做出适配,Corda极其适合金融场景,像我们遵义链上实现了ERC721和ERC1155,甚至ERC20。
柴舸洋:
元宇宙中的任何元素是需要用户共同创造的,当用户愿意把创作的IP或资产投入到元宇宙中并通过底层技术保障确权时,那么在未来5-10年是可以实现文化输出,将大规模的文化数字化产业迁移到其他网络,核心是离不开区块链底层技术基础网络,所以像BSN这种开放性的平台,对于从事应用层的业者来说是很友好的。
何亦凡:
中国数字文化输出过程中香港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香港大部分行业的公司对于IT理解相对较高,把香港作为一个文化输出和技术输出、技术融合的窗口,使中国的技术更好的走向世界。
柴舸洋:
香港的金融属性在国际视角相对比较先进且对技术非常重视,同时是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战略要地,可以看到许多海外的项目,在剔除金融负面的内容,从应用与创新价值的角度看是值得借鉴的。譬如海外NFT项目的社区是用户共建共识,即使项目发起方不再推行,但IP是用户共识的,社区用户会继续在IP上进行二次创作和传播。《意见》也是鼓励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用户可以感受到我们的数字文明。
BSN-DDC近期的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
何亦凡:
BSN核心理念是打造公共IT系统,它与现在用户数据存放在机构的后台IT系统相对应,在公共信息化系统里用户可以构建自己的数据结构,通过加密技术自主掌控数据,数据可以是NFT、数字货币、未来的数字资产等等。在这个概念里BSN更类似是一个云环境,各种链相当于操作系统集成在BSN中,像由10多条开放联盟链组成的BSN-DDC网络。 国内的BSN-DDC网络是服务于所有行业的,像传统业务也有在应用,近期交易量已经超越了以太坊整个交易量,我认为明年可以是以太坊的两倍。在DDC网络中的各开放联盟链从它的虚机、共识、业务处理等等角度都会演进,未来的区块链完全是另一套体系,打造出真正的符合公共IT系统逻辑的操作系统和云环境,而且是中国创造的。
同时在海外我们推出的BSN Spartan Network——斯巴达网络,是无币公链服务于传统IT,它会在香港由10-20家香港知名企业联合发布,覆盖地产、银行、科技、医疗等等传统行业,用无币公链处理公共环境里的业务需求,譬如医疗公司的病人隐私保护。未来无论是无币公链、还是国内开放联盟链里面承载的都会有中国文化元素。